繼去年實施第一批新型紡織機械重大技術裝備國家專項后,第二批重大專項的項目征集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預計年中將啟動。目前重點已基本確定,針織設備、印染設備、非織造布設備以及專件和器材將被列為此次國家專項的支持范圍。
1月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在首屆中國紡織技術與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透露了上述信息。而對于今年紡織機械行業的總體形勢,他認為,盡管有些分行業將進入調整期,但全行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以專項推進技術進步
紡織工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令企業對中高檔紡機設備的需求明顯增長。同時,用戶對設備在個性化、可靠性、穩定性上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生產的紡機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一部分設備雖然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但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尚難以滿足需求。劍桿織機、噴氣織機等大量依靠進口。去年,噴氣織機國內生產2000多臺,進口超過1.3萬臺。中高檔的劍桿織機國產三四千臺,與進口數量持平。
目前,紡機制造業已經進入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戰略之內。高勇說,專項的實施旨在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同時,紡織機械行業將重點加強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工作和自主創新中的產學研結合。
去年4月,政府啟動了第一批新型紡織機械重大技術裝備國家專項,以推動整個紡機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據了解,2007年實施的三個重大國家專項,重點扶持了棉紡織和化纖設備及部分印染設備。
高勇表示,我國目前國產設備以棉紡織和化纖設備為主,在推動其發展的同時,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對針織、印染、非織造布設備以及專件和器材的支持。在政策扶持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將得到提高,部分設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紡機行業在調整中高速發展2007年1~11月,紡織機械行業總產值522億元,同比增長24.59%,預計全年超過57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28.57億元,同比增長39.56%,產值利潤率為5.47%;進出口方面,紡織機械產品進口4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9.77%,出口13.90億美元,同比增長24.43%。目前,在全球紡機250億美元的產值中,我國紡織機械市場容量已經超過1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比重大大增加。
高勇表示,伴隨著國際知名廠商來華投資,中國已經逐步成為世界紡機產品的制造基地。這些企業不僅注重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還向東南亞、南亞等國大量出口,這直接帶動了整個紡機行業出口的快速增長。去年,外資企業出口占行業出口總量的43%。
高勇預計,今年我國紡機出口將超過18億元。對于今年的形勢,高勇否定了紡織工業將進入調整期、萎縮期的說法。他認為,我國紡織工業作為一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從1999年至今,盡管不斷有行業進入調整期,但總體始終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紡織工業仍具有強大競爭力。與此相適應,服務于紡織工業制造鏈全過程的紡機行業今年仍是高速發展時期。雖然中低檔產品產量的下降會對行業產生一定影響,但隨著高附加值產品的增加,預計總產值還會增加,行業調整速度和自主創新步伐還將加快。
高勇指出,棉紡行業受其自身能力問題和結構問題的制約,今年會進入到一個調整期,受此影響棉紡設備的增速會下降。目前我國國產設備中棉紡設備所占比例非常大,所以其調整會影響到整個紡織機械產業;而對于國產設備的另一主力———化纖設備,高勇則用“表現各異”來形容。高新纖維在今后幾年將是發展重點,但在設備上用量并不大。滌綸設備中的滌綸長絲設備這幾年發展很快,大部分企業的訂單都已排到今年8~10月。